中草药百科

白杨树的药理作用、功用主治
- 白杨树的药理作用详解
- 白杨树的识别方法
我们为您提供了关于白杨树的全方位知识。从药理作用到功用主治,再到植物形态,我们致力于为您呈现最准确、最全面的信息。无论您是中医药爱好者还是专业从业者,这里都是您获取白杨树知识的首选之地。
白杨树
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【异名】响叶杨。
【来源】为杨柳科植物团叶杨的皮及叶。
【植物形态】团叶杨
落叶乔木,高5~10米。树皮灰白色,枝圆棒状,棕色或灰棕色,幼时有柔毛。单叶互生;卵圆形,长4~5厘米,先端尖,基部心形,有两枚显著的腺体,边缘具微波状齿。上面深绿色,无毛,下面淡绿色,嫩时有灰色细毛,老时脱落;叶柄长3~4厘米。花单性异株;柔黄花序腋生。蒴果椭圆形,无毛。
生于向阳的山坡疏林中。分布于云南等地。
【采集】秋季采集,鲜用或晒干。
【性味】涩微苦,凉。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解毒,消炎,利水,杀虫。治肾炎,感冒,蛔虫症,牙痛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2钱。外用:鲜树皮一块放牙痛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