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草药百科

芦花的药理作用、功用主治
- 芦花的药理作用详解
- 芦花的识别方法
我们为您提供了关于芦花的全方位知识。从药理作用到功用主治,再到植物形态,我们致力于为您呈现最准确、最全面的信息。无论您是中医药爱好者还是专业从业者,这里都是您获取芦花知识的首选之地。
"芦花
(《唐本草》)
【异名】葭花(《尔雅》),芦蓬茸(《小品方》),蓬茨(《唐本草》),蓬茸(《本草图经》)。
【来源】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花。植物形态详""芦根""条。
【采集】秋后采取。
【化学成分】含木质素18%,戊聚糖24.9~25.6%和纤维素26.8~31.1%。
【性味】《纲目》:""甘,寒,无毒。""
【功用主治】止血解毒。治彝衄,血崩,上吐下泻。
①《唐本草》:""水煮浓汁服,主霍乱。""
②《本草图经》:""煮浓汁服,主鱼蟹中毒。""
③《纲目》:""烧灰吹鼻,止衄血,亦入崩中药。"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吹鼻。
【选方】①治诸般血病:水芦花、红花、槐花、白鸡冠花、茅花等分,水二钟,煎一钟服。(《积善堂经验方》)
②治干霍乱病心腹胀痛:芦蓬茸一把,水煮浓汁,顿服一升。(《小品方》)
"